close

  口述
  南方日報:印度對中國存在一定程度的貿易逆差。如何促進中印雙邊貿易平衡增長和長遠發展?
  劉友法:印度對中國的逆差並非雙邊層面上的逆差,它是印度跟整個世界貿易的逆差。全球有42%的生產在中國形成,由於印度國內沒有足夠製造業來生產產品進行貿易,隨著國民消費的量越來越多,所以只能進口。
  貿易逆差只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,並不是永恆的問題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首先要加強印度的製造業發展,同時還要擴大貿易領域,促進雙邊投資。只有投資,可以在印度生產,能夠逐步解決貿易逆差問題。所以產業合作非常重要,依靠構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等方式,推動我們兩個國家的產業合作。
  南方日報:說到投資,今年6月孟買首條地鐵通車,車輛供應商就是中國南車。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印雙方簽訂了十餘條合作協議,加強鐵路合作很引人註目。您認為在印度亟需加強的基礎投資方面,中國有哪些機會?
  劉友法:在任何一個國家,尤其是發展中國家,離開了良好的、全國性的基礎設施、交通通信的支撐,是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。印度提出在第12個五年經濟計劃中,劃撥1.1萬億美元的總量來發展國內基礎設施。按照國際慣例“1+1”的話,它可以吸引1.1萬億美元的外資。總共2.2萬億美元資本的盤子投在基礎設施上是非常大的數量。
  我覺得在幾方面中國企業都會有很好的機會,包括鐵路、公路、信息通訊、港灣建設、電力以及水利設施。廣東有很多有實力的企業,現在在印度投資的並不多,隨著中印合作關係的增進和加強,相信會有企業發揮的天地,我對廣東企業也充滿期待。
  南方日報:您認為兩國關係處於何種階段,如何使政治因素推動而非阻礙經濟發展?
  劉友法:我認為我們中國和印度的關係剛好處於天時、地利、人和這三個因素綜合最佳的時期,三個條件都同時處於比較理想的狀態。
  所謂天時,我們中國跟印度都處於同樣的發展階段,都是大國,都有全球戰略,都有實現民族復興的夢。任何國家可以自由選擇跟誰建立戰略關係,但是鄰居是不可以選擇的,中國和印度互為鄰居,和則兩立,鬥則兩傷。
  地利,我們中印兩國共同擁抱一座喜馬拉雅山,兩個古老文明的孕育地是一樣的;我們同飲從雪域高原發源的水;我們有共同的宗教傳承——佛教。所以我們其實同根同源。
  現在,我們又面臨同樣的發展任務和機遇,可謂發展共同體、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。莫迪政府上臺以後,應該在這三個方面有所作為。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當首席部長的時候,四下深圳,他對咱們的深圳特區是如數家珍,熟悉程度有時候令我都感到吃驚。他的一些做法也不同程度上借鑒了我們廣東的模式。  (原標題:“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時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05apbs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